1979年,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正式爆发,我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。在师长边贵祥的指挥下,163师快速推进,接连获胜,形势相当迅猛。163师所到之地,越军往往迅速溃败,不到多久安全配资门户网,就有超过千名越军俘虏投降。这些俘虏被我军俘获,成为战场上的战利品,等待着后续的处置。
然而,如何妥善处置这批1000多名俘虏,成了边贵祥面临的一大难题。首先,越军在过去几年里频繁侵扰我国边境,制造冲突,甚至让我国边民遭遇伤亡。这场反击战的目标之一,就是给越军一个沉重的教训,而现在亲手抓住这些敌人,边贵祥心里明白,必须要好好教育他们,以此警示对方。
另外,尽管这些越军俘虏极具敌意,憎恨已久,但我军一贯秉承优待俘虏的政策,不论对方如何残忍,不能违背军规。虽然163师的士兵们满怀仇恨,但大家也都严守纪律,忍辱负重,这是作为职业军人的基本素养。即便如此,战士们也是人,面对越军俘虏时,情感的冲动依然不可避免,边贵祥同样不例外。
这两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,使得边贵祥一度陷入了深深的犹豫。当时,许世友的命令突然传来,要求边贵祥对这些越军俘虏进行教育后予以释放。接到命令后,原本犹豫不决的边贵祥立即下定决心,他果断表示,宁可因此被撤职,也绝不会释放这批越军俘虏。
展开剩余76%那时,边贵祥正担任着163师师长,带领部队深入敌后,身处险境。虽然许世友的命令符合我军的长期政策,要求优待俘虏,但这一命令引发了不少疑问。尽管历史上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取得了显著的长期效果,许多人依然不理解释放这些俘虏的做法。那么,为什么边贵祥在这种时刻选择了违命呢?
其实,边贵祥并非冲动之人,更不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鲁莽决定。他拒绝执行命令的背后,隐藏着他深思熟虑的理由。边贵祥对越军的了解可谓深刻,毕竟他与越军的对抗并非第一次。早在美军侵越时期,我军就给予了越南极大的支持。无论是战术上的帮助,还是提供的物资援助,都体现了我军对越南抗美斗争的深厚支持。
在当时的援越抗美行动中,边贵祥亲自带领部队进入越南,参与指挥战斗。因为这段经历,他对越南的地理环境和越军的作战方式了如指掌。尤其是越军全民皆兵的特性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多年过去,我军再次与越军交锋,边贵祥发觉越军的作战方式愈加狠毒,尤其是在处理战斗中的细节方面,越军比起以往更加无所不用其极。
越军的战术残酷而狡猾,往往使我军防不胜防。女兵伪装成普通百姓,待我军战士一不留神,便猛然出手;有些年迈的老太太则利用我军对无辜百姓的宽容,故意装作虚弱,以获取战士的信任,再趁机攻击。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伤亡惨重。此外,越军培养了一大批特工,他们不仅熟悉游击战术,还对我军的作战方法了如指掌,常常能从中找出漏洞,造成重大损失。
面对越军如此狠毒的手段,边贵祥深知,不能掉以轻心。越军这种“恩将仇报”的行为,虽让人愤怒,但也不得不承认,他们的狡猾和残暴的战斗手段,的确给我军带来了很大困扰。此外,越军还经常使用假投降的策略,趁我军放松警惕时,猛然反扑,宛如毒蛇一样令人防不胜防。
因此,边贵祥深知,即使这些俘虏一度投降,背后隐藏的危机依然不可忽视。过去曾有过多个因为善待俘虏而导致重大伤亡的案例。记得有一次,我军捕获了大量越军俘虏,按照政策给予他们关照,甚至专门安排医疗人员为伤员治疗。然而,这些俘虏表面上感谢我军,实际上却别有用心。趁着医疗人员的疏忽,他们突然抢夺医疗工具,企图用其制造武器,进行反击。最终,我军才从俘虏口中得知,他们完全没有感恩之心,反而在幕后策划了暴动,导致了大量医疗人员的伤亡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俘虏在被我军教育后,表面上表示愿意放下武器,放弃继续战斗。但实际上,他们被释放后,不仅没有放下武器,还直接返回部队,继续作战。有些伤员甚至携带伤痛返回,凭借从我军得到的情报,制定了更多的阴谋,给我军带来了更大的伤害。这些惨痛的例子,不容忽视。
边贵祥深知,越军的这些行为并非完全源自他们的本意。长时间的宣传和煽动,使得他们和越南百姓对我军产生了误解。从部分俘虏在接受教育后依然不愿回到越南生活这一点可以看出,但绝大多数人依然被谎言蒙蔽。基于这一点,边贵祥认为对这些俘虏绝不能掉以轻心,必须时刻保持警惕。
因此,边贵祥拒绝执行命令,坚决表示不释放这批越军俘虏。在他草拟复电时,政委吴恩庆及时站了出来,帮助他重新起草了复电。这份复电语气冷静且条理清晰,详细列举了当时战场上的特殊情况,并指出当前并不适合释放俘虏。最终,这份复电得到了许世友的批准,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事后证明,边贵祥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。这些越军俘虏在严格看管下被成功押送回国,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,也没有给他们机会反扑。更重要的是,在后来的两军交换俘虏时,这些越军俘虏的交换工作为我军换回了许多战士的生命,极大地减少了我军的损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君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